
现浇施工工艺:
2.1后浇带应按设计要求予留,并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先浇筑混凝土,一般宽度为700mm-l000mm,间隔一般为20--30m,贯通整个结构的横截面,将结构划分为几个独立区段,但不一定直线通过一个开间,以避免钢筋100%有搭接接头。后浇带一般从粱、板分跨部通过或纵横墙相交的部位或门洞口的连粱处通过,板、墙的钢筋格接长度为45d,梁的主筋可以不断开,使其保持一定联系。
2.2若上述部分设计有明确要求的,严格按图纸施工。
2.3后绕带共有四种形式:平直缝、阶梯缝、凸形缝和凹形缝。若设计无明确要求,采用何种形式应视具体情况定,其中地下室外墙一般采用平直缝,并安装钢板止水带。
2.4在施工基础垫层时,宜将后浇带处基础垫层降低50-100mm,以便处理施工缝、清除垃圾和排除积水。雨期施工时,后浇带应每间隔50m设置集水坑,以便及时排除雨水和养护用水。
2.5后浇带四周应做好防护,顶部应遮盖,以防施工过程中垃圾等污染钢筋及施工缝结合面。
2.6支设模板应根据分块图划分出混凝土浇筑施工层数,并严格按施工方案进行。后浇带施工缝一般采用快易收口网、钢丝网或堵头板作侧模,堵头板应按钢筋间距上下刻槽。
2.7后浇带混凝土施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锈层,混凝土表面凿毛(若采用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用压力水冲洗。
2.8钢筋若采用断离法,则按设计及规范要求搭接接长或焊接,有加强附加钢筋的,还需视附加钢筋具体位置穿插施工。
2.9后浇带两侧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龄期后,按照设计规定和施工规范规定的时间,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后浇带混凝土必须采用无收缩混凝土,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提高一级。且宜掺入早强减水剂,认真配制、精心振捣,为了保证混凝土密实,垂直施工缝处应采用钢钎捣实。
2.10后浇带施工缝处理自下而上逐层进行,后浇带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视工程特点按规定逐层拆除模板。
2.11后浇带混凝土初凝后,应在12h内覆盖浇水养护14d,养护期间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12冬季施工:水和砂子根据冬季施工方案规定加热并加防冻剂,并宜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降温不宜超过5℃/h。拆模时结构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
2.13规范规定后浇带允许偏差表
如果窗台上出现现交带未做到的情况,建议采取以下步骤处理:
1. **检查窗台**:首先,仔细检查窗台的具体问题,确认是由于施工原因导致的现交带缺失还是其他原因。
2. **与施工方沟通**:如果是由于施工不当导致的,及时与施工方联系,要求进行整改。通常情况下,施工方会负责解决此类问题。
3. **补救措施**:如果施工方无法及时解决,可以考虑自行进行处理。可以使用与窗台材料相匹配的装饰条或材料进行修补,确保美观和防水效果。
4. **关注防水**:窗台的防水处理至关重要,确保在修补过程中,防水措施得以实施。无论是更换材料还是增加防水层,都不能忽视。
5. **后期检查**:修复后要定期检查窗台状态,确保没有渗水现象,从而避免后续出现更多问题。
综上所述,及时处理现交带的问题不仅能保证窗台的美观,更能避免潜在的水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