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手机站

元朝十户一把菜刀,大家平时是怎么做饭的呢?

提问者:碧海青天 时间:2025-03-19
网友回答
2025-03-19回答者:东山月

你以为手撕包菜是怎么来的



所以山西人民发明了刀削面。

元朝的确是十家合用一把菜刀,而且这一把刀还要由蒙古人做主,必须他同意,汉人才能借刀,起火做饭,所以汉人通常都把这位掌握菜刀使用权的蒙古人称作“老灶爷”。

朝廷要收禁菜刀也不用挨家挨户去搜查,人家有“菜刀收割机”。

看图



图片截选自《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以上


送给相信此说法的朋友,供您茶余饭后,聊做谈资(可以点×退出了)


































如果您觉得以上说法很扯淡,很好,先别生气,我从现在开始说点正经的。

关于元朝禁菜刀,十家合用一把这个说法的出处,除了各类网文,我本人所见的出版书籍上有提及的就是我截图的那本《中国历史穿越指南》,没有查到史料出处。楼上有位匿名用户贴了很多有提及此说法的书籍内容,不过也都是近现代人的著作里提到的。不知是否有古人著述记载

关于到底几家合用一把刀,说法也不一。就我所见,有三家、四家、五家、八家、十家、二十家六种说法,能演变出这么多说法来,它的真实性就要打折扣了。

《元史·刑法志》里记载了民间不许私自持有兵器、甲胄,但是没说菜刀也要禁。

诸郡县达鲁花赤及诸投下,擅造军器者,禁之。诸神庙仪仗,止以土木纸彩代之,用真兵器者禁。诸都城小民,造弹弓及执者,杖七十七,没其家财之半,在外郡县不在禁限。诸打捕及捕盗巡马弓手、巡盐弓手,许执弓箭,余悉禁之。诸汉人持兵器者,禁之;汉人为军者不禁。诸卖军器者,卖与应执把之人者不禁。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拄杖者,禁之。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零散甲片下堪穿系御敌者,笞三十七。枪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处死;五件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上,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笞五十七。弓箭私有十副者,处死;五副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副以下,七十七,徒二年;不成副,笞五十七。凡弓一,箭三十,为一副。
同时,禁止民间私自开采和贩卖铁

诸铁法,无引私贩者,比私盐减一等,杖六十,钱没官,内一半折价付告人充赏。伪造铁引者,同伪造省部印信论罪,官给赏钞二锭付告人。
然而

凡私铁农器锅釜刀镰斧杖及破坏生熟铁器,不在禁限。
农具和生活用具是不禁的,也禁不住。

《元史》列传里也有几个故事可以作证民间是可以持有刀具的

王初应,漳州长泰人。至大四年二月,从父义士樵刘岭山,有虎出丛棘中,搏义士,伤右肩,初应赴救,抽镰刀刺虎鼻杀之,义士得生。


此处可见镰刀是不禁的,镰刀的杀伤力和杀伤范围应该比菜刀强。

有个叫惠士玄的,她老婆在他和儿子都死了以后,各种轻生。“屡引刀自杀。家人惊救,得免。”

刀不是都吸走了吗?她拿什么自杀的?

胡烈妇,渤海刘平妻也。至元七年,平当戍枣阳,车载其家以行。夜宿沙河傍,有虎至,衔平去。胡觉起追及之,持虎足,顾呼车中兒,取刀杀虎,虎死,扶平还至季阳城求医,以伤卒。县官言状,命恤其母子,仍旌异之。
坐车回家的路上还带着刀,还是能砍死老虎的刀,这怎么没收走?

胡伴侣,钧州密县人。其父实尝患心疾数月,几死,更数医俱莫能疗。伴侣乃斋沐焚香,泣告于天,以所佩小刀于右胁傍刲其皮肤,割脂一片,煎药以进,父疾遂瘳,其伤亦旋愈。朝廷旌表其门。


不止菜刀,人家还有佩刀呢。

综上,元朝十家合用一把菜刀的说法真实性极低。不过如果您要相信,我还真不反对,我肯定掰扯不过您。

退一万步说,即便真没收了菜刀,人家还有镰刀、佩刀、能砍死老虎的大刀,肯定也能切菜,不至于吃手撕包菜的,题主不必忧心了。
——————————————
对不起,诸位,之前说十家一刀这个说法《明事》里有提及,是我记错了。现答案已修改,很抱歉,并感谢评论区的提醒。

刚刚看到的答案,侵权的话请原作者私信我,马上删除

没有找到此类史料。
而且有证据证明元朝是可以带刀的,比如随身用的。







禁止自残乞讨,但是明显短刀可以持有,所以才有人能借刀自残。


但是武器管制还是很严格的,也是确实的。

没有禁止菜刀,只禁止了常见的带铁的的东西,当然农作物工具也有可能,但只禁止了铁禾,参考《大元通制-》里的通制条格卷第二十七
---------------------------------------------------------------------------------------------------------------------------------------- 
擅造兵器
元贞元年正月,中书省刑部呈:贺安等告,东平路达鲁花赤咬童,至元二十四年七月内,勒令各司县达鲁花赤局官等造纳胖袄、皮甲、镮刀、箭只,缘系诏赦已前事理,拟合革拨。今后司县达鲁花赤,如有各投下似此成造军器、胖袄等物,随即牒报本衙门申覆上司,无得擅自成造。都省准呈。
禁约军器
至元二十一年四月十六日,中书省奏:在先钦奉圣旨,汉儿人休执把弓箭者,军人、打捕户这的每执把者,这般圣旨有来。火鲁火孙奏将来,除军人外,打捕户每弓箭休教执把呵,怎生?商量来。奏呵,奉圣旨:教罢了者。钦此。
铁禾
系农家必用之物,既非军器,难以禁治。都省准拟。若不禁治,切恐因而别生事端。刑部议得:铁禾至大四年五月,中书省河南行省咨:扬州路搜到贼人杨梦翔等行使器仗内有两股铁禾
 买卖军器
至元二十八年三月,中书省刑部呈:鹰房官阿沙不花、黄兀儿指挥送到卖镮刀等物人魏得荣并买主李仲璋。除将已到官镮刀送库寄收听候外,本部参详,若将镮刀等物拘收,照例拟罪。缘自前不曾禁断货卖军器,魏得荣俱系商贾之人,又经赴务投税,别无情弊,合无将已到官镮刀回付本主,卖与应合执把军器人等,权以免罪相应。都省准拟。
供神军器
至元二十一年十一月,中书省南京等路宣慰司呈:见钦奉圣旨遍行各处禁断拘收军器,除钦依外,今访闻得随处庙宇往往有诸人供献鞭简、鎗刀、弓箭等真军器,并旌旗、锣鼓、斧钺、仪仗,傥有人就用,致使愚民枉遭刑宪。刑部议得:今后民间若有必合使用供神器物,经官给据,听以土木纸彩假物代之,以寓事神之意。如有违犯之人,捉拿断罪。都省准拟。
造低弓箭
至元十五年五月,中书省枢密院呈:扬州路管军万户史塔剌浑申,今次起得各路逃亡等军,除衣袄完备外,买置到箭只、箭笴、箭头,俱各不堪射射,不惟枉费钱物,有军前勾当。都省准拟,送刑部行下合属,今后遇有出征军人和买弓箭,禁约毋令成造低。
----------------------------------------------------------------------------------------------------------------------------------
当然,看到这些禁令的有闹个大新闻的人把自己的农作物或者生活铁器弄成青龙偃月刀,血滴子,硬说是菜刀,UFO怎么办?《元史》-(刑法)(4)--(禁令)显然是有说道我已经报警了

---------------------------------------------------------------------------------------------------------------------------------
其实吧菜刀什么的实名制就好了,╭(′▽`)╭EXCETIED

先问是不是,再说有没有。



【网络上有哪些广为流传的「历史真相」其实是谣言?】温诠:很多人… estion/38562043/answer/77636632?f3fb8ead20=3331929dc52b6ab18b1781bfb26ee299 (分享自齐家网)


这个回答有助于解答此问题的关于是否为谣言的讨论。主要看评论_(눈_눈」∠)

没有查证就不要轻易说话。
就酱。

其实,关于蒙古人只让汉人十家用一把菜刀,最早是从刀削面那传过来的,差不多刀削面馆都挂着这样的传说:
蒙古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人家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似乎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由于不是历史系的学生,不过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我去科学搜索了一下。现在分析一下结果。我不生产知识,只是勤劳的搬运工。
在《吕振羽全集·第七卷》中第十四讲 蒙古贵族为主体统治的元朝提到:
元朝统治多暴行。有许多严厉的禁令和压迫。如编五十家为一社,五家共用一把菜刀。特别在南方,每社还派蒙军或”探马赤军“去监视,夜间不准关门,并多次下令,不许汉人男子占有兵器、马匹。
在《吕振羽全集·第八卷》中有这样的描述:
在《元史·刑法志》中的《禁令》篇,值得我们特别指出者有两个要点:一时关于军器及可用作军器的携带和私藏的禁令,一时关于言论、聚会、结社(神社)的禁令。
……
《禁令》篇规定云:
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柱杖者,禁之。
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不成副者,笞五十七,徒一年。
零散甲片,不堪穿系御敌者,笞三十七。
枪、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处死;五件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件以下,七十七,徒二年;不堪使用,笞五十七。
弓箭私有十副者,处死;五副以上,杖九十七,徒三年;四副以下,杖七十七,徒二年;不成副,笞五十七。凡弓一,箭三十,为一副。
这样,在一方面,民家有已废弃而不能使他用之军事性质用物者,便是违法触禁;一方面,凡是铁器用物,无论是否可移作军用,都在严禁之列;据传当时汉人五家共一菜刀,并归鞑靼人充任之特设里社“提点管”保管之说,《禁令》篇虽无明文规定,以此例推,当系事实;只是铁器劳动工具,那却是无法禁止的,因为禁止使用铁器劳动工具,那便无法提供剩余劳动的。吕振羽( 吕振羽_百度百科)先生对于共用菜刀一事认为是“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在《流氓天子大pk 刘邦与朱元璋的帝王之路》中提到
元朝时期,政治黑暗。为防止汉族人造反,每五家才能有一把菜刀,还得把这把刀拿链子拴在蒙古人家里,谁用先请示。初夜权虽史上无考,却流传广泛,说是汉人娶媳妇,要由蒙古人来享初夜权。
由于这本书的说法恰好佐证了 @豆子老师的说法,但是感觉书名感觉太low,我选择寻找更多靠谱的说法。
在《中国历史文化》徐怀宝著 中提到
汉人、南人不得聚会,不得执弓矢,禁止养马、养狗,南方有些地区甚至规定8家合用一把菜刀等。这里限定词用的很明确,南方有些地方,所以多家一把菜刀在这本书里并不是普遍现象,只是存在这种压迫形式。
在《中国古代史话 下册》徐兴业著 中提到
蒙古贵族对汉人、南人防范森严。汉人、南人不许藏兵器,传说一把菜刀要五家合用。蒙古军队分驻全国各地镇压任命,单在江南三行省,就设戍兵六十三处。又有里甲之制,编二十家为一甲,以蒙古人为甲主,“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就是说甲主在所辖的二十户中可以随意奸淫掳掠。这本书上的说法,合用菜刀是传说,而里甲之制的说法和之前一位匿名答主很相似。
在《民间口头传承》 乌丙安著 中终于提到了十人一把菜刀了
历史上历代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社会变革或名族斗争等事件等真实情景。人民对各种关联着历史事件的内容。进行了艺术的安排和处理。往往使它们能达到令人确信地感人程度。这种内容的传说大体上又有几种不同的情节特点。一种是只反映民族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没有特定的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的作品。像《端阳节的故事》就是这样。它只叙述元朝统治者压迫人民的一般状况。如十家人家只准使一把切菜刀。并把它挂在一定地方。不许乱动。各家铁器不能过四两沉。十家人家养一个侵略者头目等。然后便叙述人民怎样起来反抗统治者……这里恰好回答了匿名答主提出为什么不管制锄头什么铁器的。因为各家铁器不能过四两沉。元朝铁器是铁包木头的结构。
不过综合以上的说法,多认为十户用一菜刀是野史所传,不过也是反映了元朝统治下的暴政。

用爱做饭啊。跟弯弯现在的用爱发电一样嘛。不得不说我们现在网上也是民族主义盛行,民粹主义一大堆。当然对立的逆向民族主义者也是数量惊人,还有广大的历史虚无主义者们。搞来搞去都是站队撕逼。不得不说共党的维稳还是有一点道理的,只是纸包不住火。都是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不是你要革他全家的命,就是他要吊你全家灯塔那种。更不用说那些大砍刀跟十字架了。只要有动乱,放心好了,我们这群屌丝一个都跑不掉,迟早被这帮疯子玩死。还有别妄想什么一人一票的民主就能救国了,你确信你能投的过那帮傻逼?不会让他们带着一起灭亡人类?嗯,跑题了。尽量少讲野史比较好,比如十全老人的美食之类。

看到楼上有人贴一些元朝管制兵器的史料,其实私藏兵器的,无论元朝方朝扁朝三角朝都不行。这一点针对元朝就有些偏激了。

菜刀,不过以讹传讹罢了。类似的还有蒙古人享受初夜权,西北人管父亲叫“大大”是因为“鞑靼”,蒙古人是汉人的爹之类的无稽之谈。
村口大爷的谈资而已。

“蒙元时期每十户供养一个蒙古兵。共用一把菜刀”这种说法源自清末某杂志上刊载的小说。本意是激起中国民族主义、为当时的排满浪潮做宣传。蒙元时期的“初夜权”、“摔头胎”、“杀绝王张李刘赵五姓汉人”等说法都同源出自早年的凯迪论坛。与上面的“十户制”混合在一起就成了我国广大网民热衷的如厕读物。大约在08-10年左右风行各大新闻门户论坛网站的历史版块。虽然屡屡有各路历史专业大神提出反对意见并且拿出干货打脸。但无奈我国当下网民平均受教育程度………………所以这种说法在网络社会从未消失。甚至今天的百度贴吧、XX论坛还经常看到有人讨论这个话题。
---------------------------------------------------------------------------------------
既然蒙古人禁止用菜刀,为什么不把锄头也禁止了呢?锄头作为武器的威力应该远胜于菜刀啊?同样民间的连枷、鱼叉、耙子···威力大于菜刀兵器能作为兵器的工具太多了。元朝中期汉人人口在七千万左右,算下来应该有一千多万户。那么元朝至少得有一百万蒙古兵分布在全国各地。可元末蒙古族总人口才二三百万,减去老弱病残和贵族,恐怕蒙古尽发族中男子都凑的不够这个数。
而且蒙古的军事武装仍旧以汉族为主,元朝的统治的基本盘是蒙元贵族+汉族地主的联盟统治,后来面对造反的农民,镇压的主要力量也是各路汉族地主。如果蒙古真是实行了以上的“十户长”制度,那不等于是把手伸向了地方上的大姓宗族势力,向自己的统治基本盘开战吗?你觉得第二次世界大战里日本向汪精卫的伪中华民国和伪满洲国开战是一种什么情况?
-----------------------------------------------------------------------------------------------------------
评论里有朋友让答主拿出干货,史书资料反对。可答主上哪里的“史书资料”里找出“元蒙古从未实行过十户长制度”这一说法呢?因为纵观二十四史里,压根连十户制度、收菜刀这种说法提都没提,纯粹是网文信口开河,难道还需要几百年前的史书为今天哄弄底层网民的糟粕来买单吗?

理论上,并没有那么困窘于菜刀,把竹子切削锋利,或把木头或石头打磨锋利,对付一般的菜足敷所须。

至于肉,说实在,一年能有几次吃,根本不存在菜刀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木头加工,必须借助斧头和锯子。不过这个理论上应该是有专业性人才 ,木匠。

其次应该是富农和地主,理论上应该是贿赂官差,一家一把。

所以这个问题是个伪问题

每十户一个居委会,居委会有编制的居委会主任是蒙古人,仅限一人,其他编制外的居委副主任,干事,可以是南人,北人,回回。
连着锁链的菜刀和砧板在居委会内,用的时候向居委主任申请,首可后排队使用,不得带出居委会。

农村有编制内的村委主任和治保主任,特定由蒙古人担任。其他非编制的是村委干事和治保队。锄头平时由村委保管,上工统一分发,下工收回,若有遗失,由治保队追回。

手工坊有编制内的书记和工会主席,仅限蒙古人充任。

非蒙古人可由蒙古干爹干娘介绍入蒙古籍,称入籍抬旗。新入籍者,在蒙古大髦前发誓:我志愿加入鞑靼,拥护大汗的纲领,遵守大元的章程,履行鞑靼义务,执行大汗的决定,严守大元的纪律,保守大汗的秘密,对大汗忠诚,积极工作,为大元帝国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大汗和腾格里牺牲一切,永不背叛大汗。

我是来掀桌子的。
菜刀真的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厨房用具吗?
对现代社会,是的。
对元朝的人,未必。
现代社会菜刀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要切蔬菜,切肉,砍骨头等等,绝大部分都与炒菜这种做法有关系。
而炒菜这种事情的普及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早,起源可能很早,但到明清年间才开始普及。也就是说元朝年间的做饭的方式还是以蒸煮炖为主,在这种加工方式下,食材的大小与形状就不重要了,没有菜刀一样可以搞定。
古代社会一般平民的生活水平非常低,大部分的人能吃个饱饭就算是幸福的事,现代社会各种副食对他们而言更是天方夜谭。煮个米饭,煮个粥,煮点青菜,菜刀真的重要?
所以,我个人猜测在元朝甚至是之前的年代,菜刀并不是一个家里必备的工具,也许10家里都未必有1家的家里有菜刀。

嗯,元朝时候,为了防治这帮汉人造反,不但十户一刀,还用一个巨型吸铁石,把什么斧头,锄头,铁锅都没收了。
然后汉人就用脚锄地,用手砍柴,最后都练就了一身功夫,什么铁砂掌,无影脚。统统出现了。

元朝皇帝万万没想到啊,大元就这么让一群赤手空拳的人给灭亡了!!

我奶奶三年前去世的,她生前就称呼菜刀为“十刀”。我一直以前是“石刀”。后面我爸爸说应该是“十刀”,猜测应该就是十户人用一把刀,就一直这样称呼下来的。我是山东临沂人。

做菜前下载一个找菜刀app,点击使用菜刀按钮,系统会给你推荐离你最近的那些菜刀,你也可以根据喜好选择不同材质,便宜点就是石刀铁刀,贵点就是银刀金刀,再贵就是玄铁啊各种稀有金属被法师加持过的刀,确认订单后一分钟内菜刀会借助无人驾驶技术从天而降直插砧板,定期会发放一些五折六折的优惠券,用完后还能给这把菜刀做评价,比如刀轻刃利切过得菜很好吃,比如与混混砍架以一抵十,杀人越货居家必备五星妥妥的。所以十户人家用一把菜刀只要提前预约好也是很方便的。
共享经济时代没有什么能难倒大家的。

《徽州学散论 续集》
《通山文史 第3辑 纪念通山解放40周年》
《西域桃源 (下册)》
《关汉卿传论》
《利津县史》
《中国历史讲稿》
《中国历史讲稿 记录稿》
这些都有记载,另外楼上也贴了史料,证明元朝禁止带铁的东西。

禁止汉人,从兵役、政治、铁刀、设立甲主这都是史料记载的。

兵制则兵分四种,本种人为蒙古军,诸部族人为探马赤军,得中原后发民为卒是为汉军,继得宋兵号新附军。其镇戍之制则所以压制汉族。而全国兵籍亦极秘密不令汉人知。

世祖之时,海宇混一,然后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而河洛山东,据天下腹心,则以蒙古探马赤军,列大府以屯之,淮江以南,地尽南海,则名藩列郡,又各以汉军及新附等军戍焉。皆世祖……与二三大臣之所共议。(《元史》卷九九《兵志》二《镇戍》)

兵籍系军机重务,汉人不阅其数,虽枢密近臣职专军旅者,惟长官一二人知之,故有国百年,而内外兵数之多寡,入莫有知之者。(《元史》卷九八《兵志序》)

法律上之待遇亦不平等:

诸蒙古人因争及乘醉殴死汉人者,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元史》卷一0五《刑法志》四《杀伤》)

选举上蒙古人之考试较汉人、南人为易,服官亦不同。

延祜二年三月,始开科,分进士为左右榜,蒙古、色目人为右,汉人、南人为左。……凡蒙古由科举出身者,授从六品,色目、汉兵锋所及杀戮颇重,异民族之死者甚众。

近臣别迭等言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汴梁将下,大将速不台遣使来言:“金人抗拒持久,师多死伤,城下之日,宜屠之。”……楚材日:“奇巧之工,厚藏之家,皆萃于此,若尽杀之,将无所获。”帝然之,诏罪止完颜氏,余皆勿问。(《元史》卷一四六《耶律楚材传》)

又沿用部落时代旧例,凡所征服之民族不杀者则多以为奴。

成吉思在雪山住夏,调军去将阿沙敢不同上山的百姓,尽绝虏了。赏孛斡儿出,木合黎,财物听其尽力所取。又对二人说:“金国的百姓,不曾分与您,如今有金国的主因种,你二人均分。凡好的儿子教与你擎鹰,美的女子教与妻整衣。已前金主曾倚仗著他做近侍,将咱速速祖宗废了。你二人是我近侍,却将每来使唤者。”(《元秘史》)

东平将校占民为部曲户,谓之“脚寨,”擅其赋役。(《元史》卷一五九《宋子贞传》)

德辉遂起为山西宣慰使,权势之家籍民为奴者,成按而免之。(《元史》卷一六三《李德辉传》)

先是荆湖行省阿里海牙,以降民三千八百户,没入为家奴,自置吏治之,岁责其租赋。……雄飞入朝奏其事,诏还籍为民。(《元史》卷一六三《张雄飞传》)

世祖至元十八年闰八月,以江南民户,分赐诸王、贵戚、功臣,时先后受赐者诸王十六人,后妃公主九人,勋臣三十六人,凡先朝勋戚亦加赐,诸王自一二万户以上,有多至十万户者,勋臣自四万
户以下至数千、数百、数十户不等。(《续通考》卷一三《户口考》二)

防制汉人及南人甚严,以剥夺其反抗能力。

中统四年正月。……申禁民家兵器……二月……诏诸路置局造军器,私造者处死,民间所有不输官者,与私造同。(《元史》卷五《世祖纪》二)

诸汉人、南人,投充宿卫士,总宿卫官辄收纳之,并坐罪。(《元史》卷一0二《刑法志》一《卫禁》)

诸民间有藏铁尺,铁骨朵,及含刀铁柱杖者,禁之,诸私藏甲全副者,处死,……枪、若刀、若弩、私有十件者处死。(《元史》卷一O五《刑法志》四《禁令》)

此外尚有编民为甲,置甲主以监督之之说。

诸出入宫、禁各有从者,男女止以十人为朋。出入毋得相杂,军中有十人置甲长,听其指挥。(《元史》卷二《太宗纪》)

鼎革后,编二十家为甲,以北人为甲主,衣服饮食惟所欲,童男少女惟所命。……鼎革后,城乡编设甲主,孥人妻女,有志者皆自裁。……欲求两全者……竟出下策为舟妓,以舟人不设甲主,舟妓向不辱身也。(徐大焯《烬余录乙编》)

那些个怕被嘲笑的不敢贴我就贴了吧,而洗白的不敢实名洗也是有自知之明。最可笑的是跟洗白的风黑汉人的,呵呵。

另外这事都过去了,谁也不要抓着不放,要不是看洗白的人太多我也懒得贴,不要把这些当成历史包袱,古代是古代,现代是现代。历史是用来正衣冠的,如果不想成为现代列强的血汗工厂经济殖民地,中华民族只能赶美超英。现实中就是做好自己,如果有闲钱就帮助帮助困难的人,少撕逼。

我中学历史学的还行,但不记得历史课本中有介绍元朝菜刀的部分,因为现在所有历史知识都还给老师了。所以,不清楚元朝大家都怎么做饭。

但是,我知道现在没有菜刀,是怎么做饭的:
前两天,准备做炖猪蹄的时候,把菜刀弄坏了。(做饭的话,应该去学学庖丁解牛,硬刚,感觉骨头比菜刀还硬。)
看着砍了一半的猪蹄,我寻思整只放进锅里炖吧。
老婆说,怕炖不烂。去买把菜刀吧,楼下不远就是超市。
我屁颠屁颠就去了。
结果,超市里没有菜刀。
回去给老婆回报后。老婆说,去大超市看看啊。
大超市有点远。于是,我开着我那一人力的敞篷车,奔往大超市。
大超市果然是大超市,商品品种就是齐全。锅碗瓢盆、刀剪菜板、斧钺钩叉……反正厨房里的用具应有尽有。就是没看到菜刀。
转了两圈,仍然没发现菜刀的踪影。
我去问超市里的服务人员,菜刀到哪?
服务小妹很热情的说,没有菜刀。
这么大个超市居然没有菜刀?
不让卖?
啊???
菜刀危险!
我去!(网上的笑话居然被现实中的我遇到了。)菜刀危险。那别的刀不危险?我看那边有西餐刀,20公分长, 还带刀刃的。
这就不清楚了。反正没有菜刀。你去小一点的店去看看吧。
我能说我就是从小店找到这儿来的吗?

在大超市也没有买到菜刀的我,转去五金店。
老板,有菜刀吗?
有。
嘿嘿。多少钱?
不卖,我自己还做饭用呢。
别闹。你这儿买菜刀吗?
扳子钳子、钉子螺丝、各类电动工具,都有。就是没有菜刀。
回见。

在外面转了一大圈,最后,我两手空空回到家里。
笨。连个菜刀都买不到。
没地儿卖,怪我?
猪蹄,怎么办?
要不,先放冰箱里?
好吧。虽然这么说,但我看到老婆在偷偷的狂咽口水。

现在,两天过去了。那只猪蹄还在冰箱里冻着呢。
这两天,吃的基本是包菜、豆角、青椒、黄瓜……这些不用菜刀也能做的菜。
老婆已经盯着冰箱待了整个晚上了。

所以,最后向大家咨询个问题:哪里能买到菜刀?在线等,挺急的!谢谢!

这个问题很有趣。

如果菜刀的供给被人为的抑制,而基于人口的相对稳定性,对菜刀的需求是固定的,那么带来的结果就是黑市的菜刀价格极高,相应的会有铁匠大量为黑市提供黑菜刀。为了打造这些黑菜刀,炼铁所需的燃料就从有计划受监管的砍伐,变为滥采滥伐,严重破坏城市周边森林。

另一方面,由于菜刀供给不足,居民烹饪所需的切菜步骤大大减少,只能囫囵个的烹饪。炒菜的好处是用最少的燃料快速烹饪,但需要切碎。现在没了菜刀,只剩下蒸煮和生吃三个选择。在公共卫生不发达的古代,城市中粪水横流,农田没有化肥而需要农家肥,食品中的寄生虫卵和致病菌必然很多,生吃是找死。煮的话也不现实,因为与炒相比需要额外加热一大锅水,严重浪费燃料。蒸也好不到哪去,因为不但需要先加热水,还要不断产生蒸汽才行,而相变需要的能量是很多的。

总得结果就是,限制了菜刀,平均每人消耗的燃料更多了。古代的燃料主要是木柴,也就是砍伐城市周边森林。由于运输不发达,必然会限制城市规模,城市人口增长到一定程度,会形成人口的外迁。这些迁出的人口会定居在新的森林附近,继续砍伐,并繁衍更多的人口。结果就是森林被一片一片的烧掉了。

林木的大量减少,一定会带来生态问题,比如水土问题,荒漠化。元定都大都,也就是北京,紧接着就出现临近区域的沙漠化:

在《 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研究 》一文中,作者认为:" 回顾和探讨了浑善达克沙地及周边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的过程,在分析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开垦等造成的土地利用方式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变化的基础上,认为历史时期特别是元朝以来,人类对这一地区的植被破坏和大规模的开垦是沙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
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933394

这和本文提出的观点是不冲突的。

考虑到那时的蒙古族根基在草原,那么可以怀疑,菜刀禁令和它带来的沙漠化是否也推动了元的覆灭呢?世事难预料啊!

据说刀削面就是那个年代发明的,说是某户人家去别家借菜刀,但是人家还在用,且前面还有人排队着,于是就郁闷的回家了,然后捡了块铁片,把面团给削了,由此诞生了刀削面。

蒙属中国(元朝)根本就不存在十户人家合用一把菜刀这一说,这是皇汉瞎编的。蒙属中国只有三十万蒙古人入主中原,按蒙古人一户有五个人算,只有六万户。六万户蒙古人管六十万户汉人?可是汉人远远不止六十万户。所以蒙属中国虽然可怕,但没有那么可怕。

吃刀削面啊。


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看到一群知识分子在科学与理论上讨论这个问题,我来白话白话。第一,增量与存量是个问题,某答主用钢年产量来测算肯定不合适,毕竟一把菜刀用上30年50年甚至几代人没问题(不要以现代人换菜刀的频率来比较);第二我想问在那个低下层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连食材都没有,要菜刀干嘛(没有菜哪来菜刀)?喝糠米稀饭时拿着菜刀是几个意思?大根儿萝卜我不能直接啃嘛?你们吃涮锅放的青菜叶子切过嘛?第三,天真的认为锄头或镰刀不能当菜刀用?

蒙古人不善于管理,我一直相信二个准则,一是食色性也,二是地理决定伦!第一,蒙古人的饮食比较简单,基本就是简单的一次加工,所以导致细节的地方顾及不到,其次,由于经常捕猎,所以战斗力强。第二,生在草原,习惯于随着季节搬迁蒙古包,所以没有汉人那样的安土重迁的思维,所以统一以后,只是把自己定位是受益者,而不是真正的管理员,至于十户一刀,这个会衍生到刀削面的来历,就是简单的削面,煮开了以后大家吃大锅饭。

是滴,菜刀合用~
能怎么做,轮着做~
过去人们算数水平一般,也不一定能算到十~

我们这地方有句老话,现在很少提了,叫“七月十五吃面人,……”

对付菜何须菜刀,撕吧撕吧就是一锅。没点过手撕包菜么?
肉?普通百姓吃的起肉?
菜根啥的照吃不误,你以为是娇贵的现代人啊?
比起这个问题我觉得没铁锅怎么烧饭这个问题比较值得一看。毕竟铁锅熔了可以打好多把菜刀呢。

元朝时期,十户一把菜刀是指每十家共用一把菜刀,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比较常见的安排。这意味着家庭在日常做饭时,通常是集体合作,或者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相互借用工具进行烹饪。一把菜刀虽然不方便,但也促使了家庭或社区的凝聚力。

在厨房方面,元朝的家庭一般会有简单的灶台和厨房设备,可能不如现代化厨房那么齐全。做饭的材料大多取自自家种植或周边市场,常见的有五谷杂粮、蔬菜和肉类等。

此外,元朝时期的饮食文化也受到多种民族的影响,给了人们更为多样的选择。例如,面食的制作和烹饪方式就有了很多创新。依靠集体的力量和有限的资源,他们能做出丰富的日常餐食。

这就是我们山西刀削面的由来,用铁片削面。

不就是颗菜嘛,老子分分钟撕碎它!
我靠,撕不动,麻爪了,老子分分钟咬碎它!
我靠,咯牙了,塞牙了,老子找块板砖,分分钟拍碎它!

受撕包菜,拉条子,扯面

十人一把刀就能挡住吃货么?我们发明了刀削面啊!

第一次看到这个是在一家刀削面馆的简介上,一年以后刀削面馆可能觉得可信度太低就改成了另一种说法,话说题主常在哪里吃面呢

难怪元朝一百年左右就被推翻了

看了高票答案,得出一个结论。
即使是被野蛮外族统治时期的二等公民,
买菜刀也不受限制啊。

下馆子....

没吃过食堂?没见过猪跑?

普通老百姓很穷,没肉吃,要刀何用?现在的很多需要刀切的菜,比如土豆,南瓜,茄子辣椒等等还没传入中国,要刀何用?

十户一把菜刀,元最后也灭亡了,看来管制武器道具也没有什么用!食肉者怎么就不明白呢?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实名制购买啊。

都是买超市切好的菜回去炒,我就是这样!

想想就知道不合理,古代中国的一个特点是皇权不下县,不可能有这么强的基层管理能力。

就我大元那破基层组织能力,破地方执行能力,丫要能做到十户,简直是给他开了个金大腿,绝对不可能一百年就完蛋了。

谣言,只是禁止私造或私藏兵器。上边那个贴了一大堆东西也没看到有收菜刀的记载啊,呵呵啥呢?

老百姓只是在需要腌咸菜和招待客人的时候才需要用菜刀,平时都用不上菜刀的

要不是元朝的沉淀,
抗日没有手撕鬼子怎么赢?

你们要有感恩的心!

不是有个词叫做摘菜嘛,毕竟那时候基本没肉可吃。。。

可以吃手撕包菜手撕鸡

那年头,平民百姓做饭用得到菜刀??

喝个稀饭大概用不上刀

新疆喀什现在都买不到菜刀我会乱说?妈蛋开个熟食店愣是整个喀什都没买到,不但菜刀买不到,连镀锌钢管都没得买,真是哔了狗了

元朝要是真能做到禁绝全国的菜刀那可真是牛逼上天了。
古代政权没有铁路没有电话,哪有那么高的行政效率,皇权不下县是常态。

正因为如此,有了山西刀削面。。。

人民公社时期不准自己做饭,只准吃公社。所有的炊具都没收。我机智的奶奶说,把锅拴着绳子沉在河里,用的时候拿出来。

柳叶面。
刀削面。
其实都是用铁片,而不是菜刀。

手撕包菜,手抓饭,手撕羊肉等手撕系列菜系的发明

天天吃手撕包菜、手撕羊肉、手撕鸡…

手撕包菜!

山西刀削面就是这么发明的哦~

发明了手撕包菜,这就是近代著名手撕鬼子的前身。

吃手把肉啊,这都不满足?

所以有了山西刀削面。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都不会了?来贵乎时间也不不短了,贵乎历史板块到处都是笑话

一把菜刀放在村里的水井盘,用铁链子拴住。

中央厨房,集中配送

刀削面据说就是这样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