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名称手机站

黄旗山顶挂灯笼什么意思?什么是东莞的老八景?

提问者:陌上花开 时间:2025-05-13
网友回答
2025-05-13回答者:桂枝香

黄旗山第一著名的是灯笼。东莞民谣有一句就写的是“黄旗山上挂灯笼”,所以市民抬头往山顶上看,那里建有一个巨型大灯笼,晚上在东莞城区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望到它。“怎么会有山顶挂灯笼这么一景的呢?据传说,那是因为过去黄旗山顶上有一棵千年古榕,常有四周的莹火虫在此聚集,夜间远看如灯笼一般,奇景传播远近,故成为东莞八景之首。

东莞古八景为:1.黄旗山顶挂灯笼:

传说黄旗山顶有棵巨榕,树身有个枯洞,为秋后荧火密集之所,人们夜间远看如放灯笼。

2.市桥春涨水流东:

市桥在北宋原名德安桥,是莞城的闹市所在。桥的两旁是小贩摊档,水陆的茶居酒店集汇之地,故被人们称之为市桥。

3.凤凰台上金鸡叫:

传说莞城道家山上的凤凰台,台基是用三层红石砌成,高三丈,长宽各二丈,凤凰每天迎着朝阳婉转鸣唱。

4.宝山石瓮出芙蓉:

宝山位于樟木头与黄江之间,古称虑山,古人曾在此炼银而改名为宝山,自古以瀑布扬名。

5.靖康海市亡人趁:

此景常现于虎门靖康盐场,南隔海相望的龙穴岛一带。历史记载:“龙穴洲在县南大海中,有龙出没其间,故名。”

6.海月风帆在井中:

此景在厚街冲口的金牛山蟹壳岩,山巅岩壁险峭,山间翠竹成林,风光秀丽。古传有兀坐禅师云游至此,爱此美好风光,建庙长居,将此处命名为“海月”。

7.彭峒水帘好景致:

此景在南城彭峒山(今名水帘山),山岗连绵数十里,岩石嶙峋,因昔有彭公楼隐于此,故名。山上有泉,水清洌味甘,往日山巅飞瀑悬泻十余丈,四时不绝。

8.觉华烟雨望朦胧:此景在中堂斗朗村(现开达玩具厂),觉华寺建于一千年前的北宋。该寺位于大江河畔,常有霞雾,梵宇浮屠,松竹寺舍,花草树木,若在云际,因此而得名此景。

黄旗山顶挂灯笼

黄旗山海拔189米,形似旗展,唐代以前称“黄岭”,是东莞的象征。“黄旗山顶挂灯笼”是民间传说的东莞八景中的第一景。传说在过去,在黄旗山顶上有一棵千年古榕,因年久心空,满山遍野的小萤火虫飞累了都飞到树洞栖息,抱成一团,夜间远看如灯笼一般,奇景传播远近,故成为东莞八景之首。山下有始建于宋代的黄旗观音古庙,逢年过节,游人如潮。山麓尚存古井,名“廉泉”,传说饮廉泉水,可使人变得廉洁。最从绿道修建好之后, 小编就经常下班后去走一圈,呼吸新鲜空气。


市桥春涨水流东

市桥在北宋原名德安桥,是莞城的闹市所在。桥的两旁是小贩摊档,水陆的茶居酒店集汇之地,故被人们称之为市桥。遥想当年,桥上两边街市熙熙攘攘,桥下河水清流淌涌,船只往来络绎不绝,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动人画面。特别是每年春风拂面、春雨连绵、春水上涨的时候,在市桥河上,波澜汹涌之声可听,船夫桨橹之声可闻,楼悬荇藻之景可见,一派春江水涨的美好景象。

现在的市桥路是一条非常热闹的步行街。

市桥春涨,另有一说是“施桥春涨”。施桥在黄旗岭下,附城戙船澳前,此处原有河,水向东流,河上有桥名施桥。但据明清东莞旧志,均写作“市桥春涨”。明卢宽有《市桥春涨》诗云:. 虹桥历年知几许?桥头趁市人如雨。三春潦涨从天来,飞湍激漱中流柱。中流砥柱立不难。岂畏怒浪高如山,古今豪杰经过此,何人只手迥狂澜。


凤凰台上金鸡叫

原位于莞城西城楼侧的凤凰台也是东莞旧八景之一,名为“凤台秋济”,俗称“凤凰台上金鸡叫”。原址在宋朝时建有上清观,旁边有雁塔,凡有中举者均在塔碑上题名。传说山上有凤凰草,曾引凤凰来,故名凤凰台。400多年前,明代文人雅士在此成立“凤凰书社”,并经常来此吟诗作对。

到了清朝末年,凤凰台就已经倒塌了,只剩下了台基。旁边的雁塔和上清观也想及相继毁于“文革”时期。事隔十多年,东莞人认为凤凰台是东莞诗脉所在,是东莞文化的重要象征,故重修凤凰台,并在凤凰台所在地,修建文化宫、青少年宫、工人文化宫等文化建筑,当时的凤凰台是在文化宫半山处的一座铜制凤凰雕像。在建设西城楼文化广场期间,原有凤凰铜像拆除搬迁。2005年元旦,东莞市人民政府在文化广场二期建筑物圆形广场中央重建如今所看到的凤凰台雕塑。


宝山石瓮出芙蓉

黄江镇最高的山是“宝山”。宝山古称虑山,又名芦山。位于黄江镇东部,横贯黄江、樟木头、塘厦三个镇。 宝山因产银矿,古人曾在此炼银而改名宝山。何时及何人开采已无资料可查。宝山除产银矿外,它自古还以瀑布而扬名。主峰东侧有芙蓉寺(今已成遗址),寺前有潭,名宝潭。飞瀑自山崖泻下,冲击着中空的石瓮形巨石,奔响如雷,瓮中水花激溅,状若芙蓉,故有“宝山石瓮出芙蓉”的盛景。是东莞古八景之一。清代中后期,石瓮终于被冲破。

清代是宝山风景全盛期,当地人自立了古刹、石瓮、灵鸟、仙床、龙潭、石井、厨洞、松径等八景。现景点不存,但山色依然秀丽,吸引着众多游客。

然而,遗憾得很,久历沧桑的宝山的一些名胜古迹早已残缺不全了。石瓮于数十年前遭雷击而崩塌,百尺飞瀑也变为涓涓细流,芙蓉涌现的奇观也不复在。山亭及芙蓉古寺亦空余遗迹,游人只有对之兴叹而已。此外,山下的一个曾是元代官府炼银的石瓮场,如今也只余一个深深的山洞,当地乡人称之为“坑窟”,相传这就是当年采银的坑洞。


彭峒水濂好景致

水濂山森林公园位于市中心以南 8 公里处,水濂山旧称彭峒山,海拔 378.8 米,方圆十余里,山岗连绵,岩石嶙峋,因昔有彭公楼隐于此,故名彭峒山。彭峒水帘,是明代东莞八景之一。

山上有泉,水清冽味甘;有古峒山寺,规模宏大,遗址保留完好。半山处有观音庙,驱车可直至庙前。山颠飞瀑悬泻十余丈,形如水帘,四时不绝。山涧多藤萝,横垂峭壁。泉水绕庙后左侧,注入芙蓉涧。飞瀑流泉,淙淙峥峥,音如琴声。山上林木阴翳,花草茂盛,松响助凉。水濂山森林公园现己列入市五大森林公园之一。

爬水濂山的运动量较大,山水的风景非常不错,是小编比较喜欢去的公园。


海月风帆在井中

讲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一对新婚燕尔的夫妻十分恩爱,夫妻俩靠丈夫出海捕鱼为生,由于丈夫每次出去都要很长的时间才回来,妻子相思成病,每日站在金牛山蟹壳岩上盼望出海谋生的丈夫归来。有一天,妻子到岩洞内的井边汲水,忽然看到井水里映出一叶归帆,船头站着的人竟是自己的丈夫,跑到码头去看,果然是自己日夜思念的丈夫归来,认定是井神显灵。海月岩公园位于厚街涌口村。金牛山上的“海月风帆”是东莞老八景之一。整个公园面积三百多亩,里面有气势雄伟的三清殿、金壁生辉的海月殿、绿水荡漾的海月湖和迂回曲折的九曲桥,是游人休闲,清心养神的好地方。

金牛山是座高十丈,周一里的红石质山岗,造型奇特。蟹壳岩上刻有“海月岩”三字,为宋绍二年(1132年)刻,岩下有一石井,曾有“海上风帆落井中”之说,现增设了雕塑、楼亭等景点。


靖康海市亡人趁

靖康海市亡人趁——这个东莞旧八景的故事比较简单,说是在虎门望出去的那一片海,曾经叫做“伶仃洋”的那一块,文天祥的诗句“惶恐滩头说惶恐,伶仃洋里叹伶仃”就是说的这里。这里也曾叫做“靖康海”。 相传这里以前有时候在海面上会出现一个集市人来人往,买卖的、走路的、肩挑的、推车的、好像很热闹的样子。当时的人们就说这是一个鬼市场,都是那些鬼来趁墟。所以就有了“靖康海市亡人趁”的这个说法。那应该是一种“海市蜃楼”的现象。

靖康海市极之神奇,据清代周天成等著的《东莞县志》载:“海市多见靖康场,当晦夜海光忽生,水面尽赤。有无数灯火往来,螺女鲛人之属,喧喧笑语。闻卖珠鬻锦数钱量米之声,至晓方止。”(注:原无标点符号)在历代有关海市蜃楼的描述中,只有影像的描述。在海市蜃楼出现的同时,还能听到各种声音,则只有靖康海市才有。靖康海市的奇异独特还在于:“靖康海市,又与青州不同。靖康海市见于夜,青州见于昼。”(注:志书所提及的青州,疑为山东省青州)古人无法解释海市蜃楼的成因,便附之以鬼神之说,认为是海上的神仙进行的珊瑚之市,又以为那里过去有沉没的陆地,当月出时便有鬼物就海中为市。故此,靖康海市又有“珊瑚夜市”、“沉州夜市”之称。


觉华烟雨望朦胧

觉华烟雨曾被评东莞八景之一,地点现在中堂开达玩具厂内,原广虎公路,中堂至斗朗路段旁,此景现已没有。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罗浮山有一只仙鹅飞走,觉华寺里有一个和尚历经千辛万苦,跟踪至泊洋海面附近一个地方,只见那只仙鹅停了下来,转眼就不见了。那时候泊洋村一带还是海洋。从这时起,每年都有一船稻谷在泊洋海面沉没,而沉掉那船谷的主人就很快发迹起家。这只仙鹅落脚地方是一块福地,就在这里兴建觉华寺。

觉华寺在市西十五里(即中堂)。宋绍兴初(1131年),徐邦彦得到一个观音像,把她供奉在江流堂,县令张勋叫和尚宋鉴给他求得存放在觉华寺,和尚妙县建筑了一座殿阁,李涛为他作证。咸淳二年(1266年)将侍郎徐渊授意何汉涛施舍田地八十亩给觉华寺,当时殿宇宝塔直上云宵,从远处观看,隐隐约约,像在烟雾中一样,故名觉华烟雨。明朝正德五年(1510年),寺里的田地被人抢去。嘉靖初年(1522年),这座寺就被废弃了。

黄旗山顶挂灯笼的活动一般是在传统节庆期间进行的,象征着喜庆、团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尤其是在东莞等地,这种习俗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节日的热爱。

东莞的老八景是指东莞市历史上著名的八个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包括:
1. 黄旗山
2. 社会公园
3. 东莞观音山
4. 寮步大桥
5. 梁溪流域
6. 南社古村
7. 望牛墩
8. 新湾社区传统民居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展现了东莞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游客和当地居民休闲游玩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