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开始就有红木家具,具有线条简洁流畅自然的气息!
红木家具:从明代皇帝说起。
关于红木家具的故事其中有一段与三宝太监郑和有关的颇不寻常的故事。据史载,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越南、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和苏门答腊、斯里兰卡、印度和非洲东岸,给外国人带去丝绸和瓷器,而带回来的除了其他货物外,主要就是红木。郑和带回那么多的红木,原来目的是利用红木分量重来做压舱。红木运回中国后,一些能工巧匠把带回的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做成家具、工艺品及园林建筑,供皇宫帝后们享用,于是便有了后来名扬海内外的“明式家具”。
红木家具的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很有意思的故事,这其中包括了明朝的皇帝,可见红木的魅力不可小觑。明朝的熹宗皇帝朱由校亲自参与做家具,小皇帝似乎对治理国家没有兴趣,反而自己潜心深人到木匠工艺的理论研究与伟大实践中去了。由于宫廷阶层追求奢侈生活的享受、社会的基础及皇帝亲自参与设计创作的重要原因,推动了红木家具的迅速发展。
这位皇帝在木工方面还真是天才,当时工匠们造出来的床都极为笨重,要十几个人才能搬动,样式普通。皇帝就自己亲自设计图样,动手锯木钉板,立刻就做出一张 新床。这床极其精巧,床架上镂刻着各种花纹,床板还能折叠,便于移动携带。皇帝的新设计一出,连那些老工匠都赞叹不已。他还喜欢用木头做出各式各样的小玩 具。他曾经雕刻过很多栩栩如生的小木头人,男女老少,神态各异。漆工活他也很在行,从配料到上漆,他都是自己动手,他给这些木头人涂上五色油漆,更是显得 彩画如生了。他派太监拿到市面上去卖,市人都以重金购买,更令皇帝兴奋不已,从此干得更有劲了。
朱由校干起木匠活来就不分昼夜,身边有太监做他的助手,兴致高时,把衣服脱了光着身子干,每每这时魏忠贤就奏事,天启帝厌烦不肯听下去,推说自己已经知道 了,你们看着办就行,于是魏忠贤借机骄诏擅权,奸佞当道,国之不国。历史上恐怕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皇帝像他这么“敬业”了。这么一位具有专业精神的皇帝,在 明朝时将红木家具发扬光大。由皇帝牵头,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流车走卒,都将红木家具由京城传至民间。
直到如今,明代红木家具的光辉仍然映照在传统家具的发展历程中,红木家具从明清至今也一直深受人们的钟爱。
传统红木家具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至今为止还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从周朝出土的一些红木中的豆和盘看出,它们都是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早期形态,这个说明了至今从周朝开始,中国就已经出现红木家具的原型。
也有说起源在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回国用红木压船舱,木工把带回来的木质坚硬,细腻,纹理好的红木作成家具,工艺品及园林设计建筑,供皇宫帝后们享用。
红木家具是指用红木制成的家具,是明清以来对稀有硬木优质家具的统称。在中国传统古典红木家具流派中,主要有京作、苏作、广作、仙作家具。
“京作”家具文化,是中国古典家具的集大成者,所以,它天生便站在了传统文化的制高点上。因为京作家具吸收了各地区各民族和前代家具创意智慧和匠艺精华,成为中国家具文化之林中的“满汉全席”。京作家具是清代康雍乾盛世形成的家具主流,它接纳了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外来文化,融会贯通各种艺术风尚,形成的审美观历久弥新,现代人最喜欢的古典家具流派仍是京作家具。
红木家具始于明代。其外观形体简朴对称,天然材色和纹理宜人。红木主要采用中国家具制造的雕刻、榫卯、镶嵌、曲线等传统工艺,德国学者 g·ecke在《中国花梨木家具图考》中总结加工红木家具的三条基本法则是:非绝对必要不用木销钉;在能避免处尽可能不用胶粘;任何地方都不用镟制。即不用任何铁钉和胶粘剂。所以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中明显的民族性是对许多收藏者最有吸引力的部分,很多人称红木家具为人文家具、艺术家具。
红木家具起源于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高峰期,红木家具因其美丽的纹理和优越的物理特性而受到青睐。红木材料的使用在清朝时期达到巅峰,这时候的红木家具制作工艺更加精湛,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如今,红木家具仍然被视为高端家具的代表,受到许多人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