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uzz定位还是比较高的,国内模仿的同类平台如果也是这个定位,消费人群从哪里来?
有这个消费能力的人群年龄偏大,对互联网模式的接受度比较低,你可以想象自己父母在网上点点鼠标买了套10w块的红木家具吗?
见过几个模仿houzz的网站,有的连首页板块布局都一模一样,但有一点国内家装网站不管是不是原创图片先打上网站水印
houzz模式的关键是每一张图片背后都可以找到设计师
但是国内的情况是单纯找到心仪的图片还不够,必须要有背后配套的服务跟进,国内的用户比起图片来说更看重家居的预算,
houzz的用户更重装饰,而国内的用户对于装修本身来说还是对硬装部分比较看重,反正家具不满意可以换,硬装装不好换起来就很麻烦
换句话说如果能够把图片背后的硬装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展现,那么用户是能够接受的。
小软装设计尸...浅谈一下入行以来的见解
目前,但凡能够有购买力的业主,家里面几乎都长一个样,原因是什么?开发商样板间害人不浅...不是所谓的高亮烤漆新古典,
就是所谓的法式
最近做一个样板间的方案,开始定位美式,最后被甲方一件件换成了所谓的新古典...为了做售楼样板房显得空间大,把尺寸改小,柜体厚度改为300-350(常规家用500左右);
再说预算,举个栗子,一个朋友的公司做的8万一方顶尖的楼盘样板房,家具送到现场柜门掉了,甲方预算太紧没办法...
这样的样板房在引导购买房子的业主,让他们误以为只有这样的家具才可以匹配,由于审美和经验,其他风格不敢轻易接受;
现在所谓的精装修多为新古典:一个软包套着镜框再套上木框,红色猪油一样的地板,配的家具又多是高亮黑檀;法式装修:白色护墙板配灰蓝色墙纸,家具是猪大肠一样的奢华雕花,描着金色。一些意识有提升、审美得到提高的海龟想改变下现状,但是硬装too much,其他风格放进去总是感觉怪怪的..只能换掉那些大马士革图案的墙纸,依旧不解决问题。
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和美国的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大部分都是毛坯房,中国人在乎硬装材料的特性、价格等。美国人流动性大,他们不会在天花板、墙面等方面浪费金钱,他们更注重软装,对房子里面的家具、装饰、设计和智能家居情有独钟。美国商家信息化程度高,施工及材料会受到严格的监督,商家也很重视信誉。美国室内设计行业中“互联网+设计”的模式主要有以下3类。
1.Houzz模式
Houzz
Houzz,是美国室内设计百科全书,是一个室内外设计爱好者的交流社区和图片库,主要靠大量装修的实际效果图来吸引用户,目前有超过25000名设计师们上传了超过100万张令人欣喜的实图照片。Houzz还以上千篇由设计师们撰写的高质量文章和产品的推荐。现在已成为一个连接起屋主、室内设计师、家居产品经销商的第三方网络平台,同时也为美国高端社区提供装修风格建议。
Houzz的盈利方式主要有3类:1通过实图照片里面的家具的购买链接促成交易;2注册设计师每年的会费;3家居产品的广告费用。
估值:2015年上半年,Houzz估值$ 3billion美金
Houzz网站: Houzz - Home Design, Decorating and Remodeling Ideas and Inspiration, Kitchen and Bathroom Design
2.互联网+设计费模式
1.Laurel & Wolf
2.Laurel At SunsetLaurel & Wolf,让设计师主动来寻找屋主,按设计空间数量收取统一的设计费。屋主只需在网站上回答一份室内设计风格倾向的图片问卷,选出自己喜爱的室内设计风格,并上传自家想要改造的空间照,就可以坐等三到五名专业的室内设计师来主动找你,为你量身定制装修方案。当你选择了其中心仪的设计后,就可以和选中的设计师沟通,根据你的预算和实际需求,再进行反复沟通及修改直到方案满意为止。通常在美国,一位室内设计师的收费在每小时$125-600。而屋主通过 Laurel & Wolf 完成整个过程一次通常只需每个房间花费$299或者$499的固定设计费用,商业空间每个房间的设计费用在$499到$899之间。
Laurel& Wolf的盈利方式主要有2类:1每个空间设计费的20%(最大);2家具品牌推广和销售的佣金。
估值:2015年9月,Laurel & Wolf估值$ 100million。
Laurel& Wolf网站:Interior Design Services
2.Laurel At Sunset
LaurelAt Sunset,针对美国中高端市场,提供室内在线设计或者入户设计两类设计师。让屋主通过室内家居3D模型效果图,直观感受到家具入户的感觉。Laurel At Sunset帮助设计师解脱3D建模的复杂过程,找寻便宜劳动力建模,让设计师成为家居产品的推销商。Laurel At Sunset拥有大量针对美国中高端客户的千万元美金以上的独品家具和家具品牌。屋主通过Laurel At Sunset在线设计服务,每个房间花费$275。房间数量越多,价格越优惠。上门服务一对一设计师按实际情况另外收费。
Laurel& Wolf的盈利方式主要有3类:1通过效果图里面的家具的购买链接促成交易(最大);2每个空间的部分设计费;3注册设计师每年的会费。
估值:star-up,未公开。
LaurelAt Sunset网站:Laurel At Sunset
3.Homepolish
Homepolish,是美国室内设计中现代简洁时尚风格的行业代表。Homepolish为屋主提供空间设计服务的同时,也为设计师提供杂志出版服务。为屋主提供设计主要由两部门组成,空间初步设计咨询和空间深入设计两部分内容。初步设计咨询可以通过1小时的上门服务或者视频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初级设计师收费$50,高级设计师贵$30。然后可以选择是否再进行深入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初级设计师每小时收费$100,高级设计师每小时贵$30。Homepolish 不收取家具产品的相关费用。Homepolish拥有300多位行业领先设计师,分别驻扎在15个美国城市。
Homepolish的盈利方式主要是2方面:1为屋主提供设计服务;2为设计师提供推广服务。
估值:未公
Homepolish网站:Homepolish • Get Decor Ideas, Book Your Interior Designer
3.居家平台网购模式
1.Wayfair
Wayfair,针对中端家居消费者。它是一家已经成立了10多年的在线家庭用品购物平台,是美国的一家致力于家庭用户和家庭电器的中档家具为主的在线购物电商。所销售的产品已有 700 万,来自8000 个供应商,12000 个品牌,已经是美国知名的家庭用品购物网站之一。
估值:2014年底,Wayfair估值$3billion。
Wayfair网站:http://www.wayfair.com/
2. AllModern
AllModern,针对高端家居消费者。该高端家居用品购物平台是美国的一家以销售高端品牌为主的家具用品网站,该网站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Wayfair公司,所有提供的销售品牌都是走的高端设计路线,产品配送美国和加拿大。
AllModern 网站://www.a/llmodern.com/
3. One Kings Lane
One Kings Lane,是作为首家大型在线出售其家居设计产品的闪购网站,是Gilt模式的家居版,"限时购买"、"特价促销"。One Kings Lane通过不同家具产品的设计组合照片,吸引顾客的购买欲望。竞争对手在美国非常多,例如:Joss & Main,Crate &Barrel,Cymax等
One Kings Lane网站:Furniture, Sofas, Rugs, Bedding, Home Decor
Joss & Main网站:Joss and Main
Crate &Barrel网站:Furniture, Home Decor and Wedding Registry
Cymax网站:Cymax | Shop Furniture, Decor, Outdoor and more Online
结论
“互联网+设计”模式在中国也很火热,目前许多软装、硬装家装网站如雨后春笋冒出,比如齐家网、蘑菇装修、兔狗家装、极客美家、小米家装等。但国人尤其是家装业内人士要看清中国家装市场的具体现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家装的差异,做出符合中国特本土化特色的“互联网+设计”模式。
去年家里装修的时候,研究过houzz,如果在国内找装修公司的话,相信我以他们目前的经营模式、管理水平及工人素质,连个找地平和装马桶都搞不定,更别提花点心思按照你的意愿来了,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只知道要钱,吹的再牛逼的装修公司,弄到最后也不过是把设计图拉长美化一下,现场施工还是层层转包给小包工头,一个小东西要么不会啊要么天价,比如图片上的这个置物槽,简单不?
试答,分析不透彻的地方欢迎指正。
首先说houzz,题主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图片,这个有道理但又不完全对。
高质量的图片只是吸引用户来到houzz的第一步,但是如果只有图片没有后续服务的话,那就变成一个单纯的家居图片分享站了。在此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你可以通过图片找到其背后的设计师,进而促成装修用户和设计师之间的沟通平台。
并且在部分图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价签,直接去购买你看中的商品,当然这点在国内也比较常见,就不需要多说了。
所以个人认为houzz最成功之处是搭建起一个高品质的家装设计沟通平台。
那么为什么国内复制houzz的基本都失败了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吧
首先,需要有一个国民整体审美水平比较高的基础,你总得知道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吧?
审美是在长时间的熏陶浸润下慢慢成长的,想想我们初高中的校服、超市门口的喜羊羊摇摇车,想想小时候爸妈说“瞎臭美什么,好好学习才是正道”,在这种大环境下,培养审美是一件很难的事。
普通人也就算了,关键是设计师也是这么长大的啊!很多所谓的设计师,就是样板间复制粘贴者,能说出个现代简约美式乡村地中海就敢出来忽悠人了。
其次,在中国尤其是大城市里买个房子有多难,想必倾家荡产去换一套房子的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赶着装修赶着结婚赶着生孩子,你可以感受一下。
一方面是装修预算大幅缩水,毕竟在装修领域一分钱一分货还是很明显的,同样是花洒,100块的九牧和3000块的汉斯格雅能一样么,光看外观就分分钟甩出三条街;
另一方面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家,反正别人都装成那样了,我也跟着做就行了呗,每天那么忙,家里这么穷,哪有空琢磨这些事。
对于设计师来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你跟我讲风格颜色材质,我不要,能省钱省力尽快入住就行。
再有就是中外用户对于家居的理解太不一样。
绝大多数中国人理解的装修就是做好硬装,买完家具家电填进去,然后入住,装修到此为止。长的能持续个一年半载,短的话两三个月,现在各大装修公司不都在推XX天工期XX天入住的套餐吗。
在这种环境里去复制houzz就是作死:
图片——好一点的给你做个样板间,差一些的可能就是县城土豪风
设计师——样板间复制粘贴者
商品列表——今日特价499,淘宝京东全都有
--------------------------
好像时间不够了,先写这么多吧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文化差异。
在美国,自己刷个墙,铺个地板然后倒腾一下花园的人完全就是家常便饭。
这也是为什么Home Depot在美国可以生存的很好。
不管是一个家庭,还是contractor都去home depot买东西。
比如说我搬新公寓的时候觉得房子的漆不好看,就跟室友去买了漆和工具给刷了。 而且不是一般的方便,所有的东西都是装好了在一个盒子里,根本不用自己再考虑需要什么然后自己拿。漆的颜色就是用色卡选,选好了之后给工作人员看,告诉他们你需要多大的size, 然后工作人员会拎一桶白色的漆放在机器里上色,摇匀,给你。几分钟就好了。
其次就是美国人翻修自己家挺经常的。
但是中国人搬进去之后自己住的话几乎一辈子都不会再翻修。
所以说,Houzz在美国的实现度非常高。
起初的时候就是就像pinterest一样,大家看图片收集灵感。
现在有了houzz pro, 你可以联系一个你喜欢的装修师来给你装修。
Houzz收取的设计师是一定的年费,把你放在他们的网站上,人们可以联系你。付的多话就放的靠前一点。
现在Houzz开始发展eCommerce了。开始focus on在网上销售家具之类的。估计将来会侧重eCommerce这一方面来盈利。
在这方面,中国人大部分都还没准备好为自己住的地方投入这么多effort and money. 自己动手装修实现度也不高。 所以就很难实现。
Houzz其实一直在扩展自己国外的发展。比如现在就有日本官网。俄国,等等。 还有以色列,估计因为ceo都是以色列的吧哈。
上次跟在houzz工作的朋友问有没有打算发展中国,朋友说关于home remodel中国的市场现在还没准备好,所以应该短期内都不会有houzz的中国官网。
原文栽自腾讯家居 houzz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网站_腾讯家居
腾讯家居 美国达拉斯报道 国内关于houzz的报道不少, 基本集中在它目前融资1.6亿美金,估值30亿美金,到美国来以后,打开houzz美国版显得容易很多。不断翻看houzz的设计图片,不断浏览这个网站,这个网站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惊喜,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思考。今天我们就来一一分析,希望从中给国内家装网站带来思考。
1、干净、清爽以设计为主的网站
1)图片是整个houzz的核心
打开houzz的网站,首页上出现的就是一个设计案例的图片,上面写着一句话:“THE NEW WAY TO DESIGN YOUR HOME”(一种设计你家的新方式)。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张全屏的设计图片。然后将厨房的单个设计图片、产品进行展示,不断下拉页面,就会不断出现设计图片、产品的图片。整个首页几乎被图片包围着。尽管首页有如此多的图片,但是并不觉得乱和花,打开速度也非常快。
打开厨房频道的图片菜单,会看到厨房用具的设计图片,每一个图片傍边就是设计的介绍和设计师的头像。打开图片你会看到更多的设计图片的展示。
2)houzz有一个庞大的设计师库
在网上查到的数据显示,早期houzz上大概有2万5千名设计师上传自己的设计作品,现在的设计师数量显然不止。我们来看一个设计师的主页,上面有这个设计师设计的主要项目图片,一共8个项目。左侧是她做houzz设计师的时间,右侧是她的联系方式。如果看中了哪个设计师的作品,可以直接注册houzz与她联系。
3)厨房、卫浴、卧室等区域都有自己的图片库
上文提到的厨房频道的图片菜单,一共有1,289,865张厨房设计图片。厨房区域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超大的图片库。卫浴频道有838,593张图片,卧室频道有410,666张图片,客厅频道有925,061张图片……,单个区域和起来就组成了houzz超级大的图片库。
4)实现产品购买是网站的另一半“生命”
不管是导航条上面的“商店”,还是每个区域下拉菜单展示的频道,产品购买显然成为了houzz网站的另一半“生命”,几乎与设计是旗鼓相当。比如首页导航条的厨房频道,点击菜单,我们看到第一个频道就是商店和产品购买。
2、houzz网站的创新在哪里?
1)第一次出现以设计图片为主的网站
houzz的创始人Adi and Alon说过,他们做houzz网站的初衷就是源于自家装修苦于找不到设计图片,此前以设计图片为主的网站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们决定做一个这样的网站,用他们的话说就是:“There had to be a better way”。而这个“better way”又是普通人可以接触到的,所以houzz定位的就是普通的房子,而不是豪宅。
houzz图片不仅多,而且新,这点与后来不断加盟的设计师有关,他们不断上传自己设计过的案例,不断进行更新,所以图片库就会形成越来越多新的项目。
同时,设计师们的项目都是自己亲手经历的,所以这些项目是实实在在的项目,既有大户型的设计,也不乏公寓类的小户型,这点在装修图片上就可以看出一二。
2)打通了设计师、作品展示、产品购买整个流程和环节
houzz以图片为链接点,将设计师、作品、产品进行了串联。从表面看它以设计呈现为主,但从实际上它却是一个涉及到家装设计、施工、产品全产业链的网站。
而它的浏览轨迹也是遵照人们的正常家装想法进行:有了房子以后,最先想到的是要装修成什么样子,也就是所谓的“找图看”,所以它最先也是最多给出的就是“设计图”,整个家庭的设计图。看中了以后,就想要知道如何装修,每个都对应了设计师,这样就找到了设计师,让设计师来设计和施工。最后就是购买产品,这样产品购买就出现了。
在区域装修里面也是呈现出这样一种惯常方式,在装修过程中,人们最看重的就是厨房和卫生间的装修,这两个区域是最让人不省心的地方,所以这两个区域的设计图片和项目展示也是最多的,展示顺序也是排在最前面的,甚至在首页的地方还单独给出了设计的图片和产品展示。
3)所有展示图片免费看(甚至不用注册会员)
houzz的另外一个创新点就是所有展示图片免费看,甚至不用注册会员。这在装修网站上应该是史无前例的。就算在以往想要看到装修图片,你也要花钱去买一本家居装修的杂志。而在houzz上,这些完全不用费用,甚至连会员都不用注册,就可以看到你想看的。
这就是创新。
这一创新的最大优势就是快速积累用户,增加网站流量。据媒体报道,houzz每天平均有64万的访问量,2500万的用户。这些用户都是实实在在的客户,因为他们有装修需要,可以直接实现装修设计、施工和产品购买。
4)清爽、干净的设计风格也是亮点之一
每每我们看到的装修网站都非常奢华,甚至里面有些图片还是装修的效果图。houzz网站的整体设计以清爽、干净为主,没有非常奢华的图片,基本上是家装的现场图。
这是随意点击厨房频道的一张图片,我们看到是完工时候拍摄的,从拍摄的角度看,应该是站在厨房跟客厅连接的地方,似乎看到了沙发的一角。
这样的整体设计风格也让人们在浏览的时候,能够更加快捷的寻找自己想要的图片,同时也能够浏览更多的图片。
3、houzz为什么受到追捧?
1)从用户出发,从装修实际出发
谈到houzz受追捧的第一个理由,是整个网站从用户角度出发,从装修实际出发。创始人Adi and Alon在创办这家网站的时候,并没有装修的专业背景,完全是从自己装修的实际出发。用户在装修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网站团队对此非常清楚。
红杉资本合伙人林君睿说:“我们喜欢那些为了解决自己生活当中的问题而创办公司的创始人,哪怕他们并不是该领域的专家。他们以业内人士永远不会采取的方式来剖析问题。他们会从那些被人忽略的角度来看问题。”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投资人为什么会为houzz注资了。
2)以内容取胜的网站
家装的核心就是设计、施工和购买产品,这构成了网站的主要内容,而在这一点上houzz无疑是以内容取胜的网站。首页的页面展示就以这三个元素为主,频道的内容构建也将这三点进行了完美穿插,让读者在浏览的时候,不经意就进入了这三个环节。
3)向全球市场发展进程顺利
houzz经过了四轮融资后,不仅资金非常雄厚,目前也发展了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甚至日本。用CEO塔塔科的话说就是加快全球设计理念的流动进程,米兰一间巧妙改装的厨房也可以启发北美和亚洲地区的房主。
能够将设计理念打入法国、意大利这样的设计强国,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同时也说明不同地域的人们对于家居装饰设计的渴望是一样的。人们希望看到不同的设计图纸,不同的产品应用,用这些来服务自己的家居装修。
4)实现了盈利模式的转型
尽管创始人的初衷并没有希望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houzz确实实现了商业网站的转型。
Houzz向70万建筑师和设计师收取年费,通常在2500美元至4000美元左右。同时还创建了在线商城,消费者点击购买他们在该网站上看到的任何浴缸、沙发或其他家居商品生成订单,然后再转给科勒和宜家等商家,从中收取15%的佣金。这显然是一次成功地商业转型,就像Google和Facebook一样,找到了自己的盈利点。
4、houzz与中国市场到底差什么?
尽管红遍美国甚至全球的houzz获得了四次融资,同时也拥有超过2500万的用户,但是对于中国市场,houzz却没有完全进入,甚至在中国的名声远远比不上齐家网等家装网站。
1)差一个家装现实
对比国外的家装设计,中国的家装市场显然更看重施工。先找到一家装修公司,把家装构想告诉装修公司,他们就会出具设计图纸和整个方案,最后完成整个项目。连设计图纸都会包在其中,甚至没有设计费用。这样就使得人们更加看重施工质量,而不是设计。国内家装更注重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像齐家网一样的以施工为主的网站能够更加获得用户的青睐。
小编询问了美国的朋友,如果自家的房子需要重盖的话,需要哪些手续。朋友告诉小编,首先要找专业的建筑公司出具设计和施工图纸,图纸经过相关部门审批后,才可以开始建造房子。如果没有经过审批,是没有公司愿意接活的。所以,国外很多房子都是建好后,再进行内装的设计和施工。而这些恰好是houzz非常在行的,为读者提供了各种各样设计图片的选择。
houzz想要在中国市场有所收获的话,需要就中国市场的现实进行一些变革。如果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设计,同时也实现设计方案,需要培养用户的设计需求,打通中国的家装公司,让他们成为有效的中间链条,让他们来实现施工的需求。
2)差一个产品购买的无缝连接
houzz向商业网站转型的成功之处就是实现了产品的购买,宜家、科勒都可以成为houzz的客户。中国产品企业非常多,实现产品购买是毋庸置疑的。看看淘宝的双十一期间,家居产品成为快消品之后的又一大市场。
如何实现企业的产品购买,甚至将中国的产品分享到全球,这些都需要houzz来进行整合。以目前houzz全球化的进程,整合中国的产品到全球也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情。完成了这一点,可以说houzz将会实现中国市场的大丰收,因为没有哪一个家装网站目前真正实现了这一转型。
3)差一个设计师的本土化问题
houzz的成功之一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设计师提供了装修图片,用户看到装修图片后找到设计师,设计师设计好后又可以上传新的项目图片。
而中国市场想要实现突破, 先要突破中国本土设计师,因为设计和后续的施工是一脉相承的,找到了设计师,就找到了设计项目和装修图片,这样才能让设计师接到更多的项目,完成更多的项目,更新更多的项目。
因此,设计师的本土化问题,也是houzz进入中国市场后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houzz中国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5、结语:houzz还有非常多的机会在中国
作为全球非常成功的一个装修设计网站,houzz在中国还是有非常多的机会的。因为到目前为主,中国市场还没有出现一个类似houzz的网站。就像淘宝复制亚马逊,我们希望中国市场也能够出现houzz,比如youzz等等。
中国市场迎来重设计的时期将是早晚的事情,所以出现类似houzz的网站也是早晚的事情。不过如果下好中国这盘棋,将是houzz中国面临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1.房屋的格局和层高决定了比格,这和女人化妆是一样的需要一个好的脸型和立体的轮廓,再丑画出来也会过得去。中国的房屋格局设计慢慢改善了,但是层高还是死穴。
2.然后有各种完善的正版家具市场,注意不是我们这种莞式山寨家具,人家是工业制造家具细节无法比。
3.成熟的设计师市场,国内没有一个节目能做成全能住宅改造王。人家那可是人均30岁以上具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建筑师,一抓一大把。我们都是刚毕业没两年的大学生,这是时间问题。
4.最后需要一个摄影师帮你把你家拍得比格满满,再ps一下就可以上houzz了。
呃,大数据、长篇论述就不写了。
我就打个比方,感受一下就行,不一定准确。
-如果说,美国的家装以宜家为下限;
-那么国内的大多数装修以宜家为上限。
注:1985年,宜家在美国开第一家店。
当然,这种情况在改变。
家装是对生活质量、生动性、丰富性最直接的体现,像houzz这样的平台,平台不是最重要的,发掘动作的前提是可发掘的土壤,中国人口虽多,但有生活质量的绝对人口有限。
但还是那句,在改变,可能比大多数人想象的更快。
说个我所知的最简单的信息。
现在Houzz准备投放欧洲市场,在意大利将于这个月末有一系列的动作,包括开类似于新闻发布会和邀请业内最知名的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入住houzz,使用该平台作为项目交流的基础。
你说的没错,图片好,但这只是最基础的,但是作为提供平台服务的公司,你有没有能力联系到足够强的设计师,人家愿不愿意入住,选怎样的项目入驻,怎样保证质量,怎样市场宣传吸引潜在客户等等...
另外,貌似国内室内设计不都是免费送的,在材料等等上吃回扣么?你怎么跟国外那种赚设计费的模式相比呢?
先写一点,怕回头忘了。鄙人目前正在组建的公司就是做这个的(回想一年前拿着houzz的APP和愿意听我话唠的人说:“我要做一间这样的公司”,那时自己的脸在受众眼里应该是个笑话!)
------------------------------------------------以下可能是正题
还是先写一点经历吧。起因是朋友的房子要装修,于是乎有一点行业人脉的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家具的资料、报价(长辈的企业,20年了一直出口欧洲、北美,为什么回归国内市场?你懂的)。沟通的过程中被另外一个同事看见了,于是介绍给她的亲戚(家具经销商),不幸被看中,一条大中华区总代理的金光大道就忽然出现了!纳尼?有钱不赚王八蛋,于是这个说不好幸还是不幸的事情就进入了ing阶段。
有了这个dream后我就开始着手整理手中的现有资源,设计师、经销商、网络工程师、平面设计师、家具生产商、材料供应商,整合这些资源的过程中是一次次坚挺的旅程。我本身是学会计的,毕业后一直在银行工作,这些东西尼玛完全不会思密达!几个星期下来我居然发现光凭自己的一张嘴就给自己的公司募集了20W的启动资金(没算自己和家人的投资)除此之外的工作毫无进展,于是我第一次动摇了。一方面是自己完全不懂、处处碰壁、被现实驱使可能要成为一产品经理的无知世界,一边是得心应手、揣着颗平常心、手拿支签字笔走遍中国都有能行的老本行,我真的动摇了。现在看来内心的不坚定可能是入门和将来最大的陷阱。
B.U.T生活太枯燥了,人如果没有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分别?不会就学呗,我开始了包工头的生涯(等着拿可转债那群家伙们的怂恿功不可没)。此前,我对装修的理解是——图纸、材料、施工、领钱,可真干起来后的情况是——不满意、不满意还是不满意,出了几次图纸到我这里就直接毙掉了,终于我的耐心磨光了一张中国是乡村风格的图片被递上去了——结果甲方是不满意、不满意还是不满意,那段时间真是身心俱疲,图纸否了、家具否了、施工没人。要不还是继续回去干我骗钱的本职吧,那里除了面包、还有惬意的生活。咸鱼!咸鱼啊!此生注定成为咸鱼吗?
-----------------------------------------------------------------可能是干的
——产品
—设计师
先说设计师,houzz的图片确实漂亮,国内的设计师做不到吗?是做的到的,关在心态不一样,中国这么大一张图纸就够吃了,5000一张图又费脑子、又费时间,2000一套图一张的时间可以出起码3套,关键是3套的能施工那材料回扣不是一张比得了的。大家都吃、谁不吃谁傻,这样的生态圈里能生存下来几个真正靠设计吃饭的,设计师的核心理念是麦东西,图纸里每多剩下一样,就多拿一份,至于有没有用、好不好看,谁管他。
—家具、材料
可选择的东西很多,吃了回扣后,可选择的就不多了,壁纸几千种、家具几千种,设计师想要这家、甲方想要那家、我想……还是和稀泥吧。
—施工人员
这个最难搞,成本里60%都被这部分占去,少了不干、多了不划算、差不多保证不了质量,而且网上做不可能局限在一座城市,去别的城市没有可靠的施工人员还做P,总不能让熟悉的人员飞过去吧,工具是上不了飞机的,成本会突破我的血压。工程小了不干、人家一做一层楼,稀缺型人才就是这么吊。
——市场
中国和欧美市场不一样,为什么宜家的大家具不耐用?市场需求导向。欧美人没事就喜欢鼓捣房子,今天换家具、明天换地板、家具用几年就扔了,物资充足就是这么任性。中国人装好了,3、5年不会动,10年8年动一次算是正常频度,已有的东西不会扔,新装修也用不着重新设计。做houzz就意味着培养消费习惯、审美,不好弄啊!
最关键的问题,信任!装修、家具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大件,即使知道网上有各种优势,但还是看得见摸得着来的可靠,“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人家用了300年闯出来的名号,在今天市场更迭这么快的情况下会留下这个时间缝隙吗?世事变快了,人与人的信任却变难了,可能这才是要解决的关键吧!
--------------------------------------------无论这件事成了还是失败,我都会回来补充答案的。
为什么?中国95%的家庭装修交给或部分交给家装公司和家装公司的设计师。年轻人大部分没时间去自己装修、独立性弱,年纪大的完全没有自己设计装潢的概念。
举个例子:
1、日本的超级全能住宅改造王,里面找的设计师基本35岁以上(经常还有更老的白头发设计师的上去,这样设计师基本功硬,手法成熟),然后一套房子起码一千万日元起步(约57.6万人民币),而且里面没有用石材或者贵的装修材料,木头用的永远不贵的杉木板,开放式厨房,没有中国那种客厅,最多个小起居室,经常还和餐厅连一起。(这价格,这设计,和用得材料,在中国可以做更好,或者价格更低。)
2、然后中国呢,普通人的话只有十万到十五万人民币左右装修费(三室两厅的房子),只够刷墙铺地的(有的城市或许能做些造型或者柜子),经常还要求高端大气上档次,时尚沉稳有内函,普通家装设计师提成在2.5%左右(有的城市更低),房子装修2个月左右(项目经理好的话,提前到四五十天),造成结果就是不是有经验设计师或者“客户亲自”设计,效果基本上难有好的。
个人觉得,国内装修需要的一条龙服务,且“性价比”要最大化。
如今绝大数的用户不愿意支付所谓的“设计费”。我觉得这与Houzz本身就相违背。我作为一名使用者,最多就是参考上面的方案,然后自己购买材料,自己包轻工。而且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前面的也说了,只能做简单的工作。而大部分人完全不需要“复杂”的施工。应为装修最重要的还是材料是否拿得出手(农村地区装修大量使用的花岗岩),而复杂的施工以及异形花岗岩带来的视觉“升级”并不被大部分人看重。所以,现在我接触最多的装修工人可以说是“社会闲散人员”(家里搬家时候请的装修共三次)。因此大部分人对Houzz上的精致设计以及昂贵的费用当然会不感兴趣。
有人说的格雷欣法则,我觉得太高大上了。用马斯洛需求就可以解释,优雅的装修应该属于最高的自我实现需求。和不幸,国内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
曾从业过,掺合一下,最关键的有两个,1,美国人的房子交房都是精装,用户看看houzz与开发商讨论下就好。2,美国人的人力成本高,很多人自己动手装修,各种dir的商品也齐全,houzz是真有用。
国内都是拿到一个毛坯房,找个装修公司包了,houzz这种真的不是刚需,小众高端人群以及兴趣者除外。
没觉得啊,想做成那样的,光我知道的,见过产品模型的就有好几个了,感觉都奔跑在撒满阳光的道上呢,最终谁能胜出不好说,但要说“都失败了”........ 那显然是不对滴,大家伙儿可是憋足了劲在“发展着”呢!
顺带说一句,个人真没觉得houzz做得有多好多成功,国内这些在跑步发展的小伙伴们没准能做成比它更加强大的模样也不好说呢。
哪,我看回答里都有人站出来了。做得人是真不少,至于结果,现在还远远没到见分晓的时候。
因为中国人不需要houzz。
houzz水平的设计中国国内目前不是做不了,即使不能做到100%,做到八九成高度是绝对没问题的,在窝牛app和好好住居住榜样里都能看到。但是看看造价100平少说40万起,如果想少花就要花费屋主本人大量时间,在买房子已经是两代人老本都搭上,屋主普通上班族的情况下大多数家庭负担不了。设计师们不高兴也没用,不要总想着搞个大作品,为穷人们多做点儿实事吧。
一是家装工人整体水平低,拿张图给他看根本实现不了
二是家装设计整体水平低,好的设计师难找而且报价很高
三是用户审美整体水平低,大多数人对色彩纹理质感缺乏感觉
四是用户DIY整体水平低,没有设计师的帮助,大多数人无法将抽象的喜好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方案
boss说,艺术一定要高于生活啊,你设计的作品一定要高于大众的审美水平。
在跟客户交流时,我们会强调设计理念。
设计师在某些设计概念上会坚持,当然要是客户执意要,也只能妥协。
原因显而易见,如果市场上有500块的仿和6000块真设计,一定会有人纠结,我相信只有真正不差钱的人才会所有产品都选择那个真设计。国内的劳动力成本依旧低,好的设计出名的产品避免不了在市场里出现它长叉劈了的兄弟姐妹。
国外情况不同,即使是仿制设计,质量不同,差价可能正常也就一两倍,不可能能几十倍的差价。如果仿的4000真的6000,想必没几个人去买仿的。国内跟其他国家不同的是市场上竞争对手的构造不同。houzz在国外真的算是价格低的了。
这个问题,在我撰写的线上宜家可能吗?——家居电商投资机会分析 - 新消费投资观察 - 齐家专栏,有详细的分析。
简而言之, Houzz其模式其核心角色为室内设计师,无论是使用场景还是商业模式,都和室内设计行业密切相关。Houzz的主要使用场景,是设计师和客户讨论装修方案。而其首要盈利模式,是收取设计师(或工作室)的listing fee,帮其导流。然而中国室内设计师市场并不成熟。国内更常见的情况是装修公司不收设计费,将盈利附加在软硬装本身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独立设计师的市场空间。
因此,中国对Houzz的模式的变种,极有可能是在产品模式上更偏向电商,直接导向购买,而不是导向设计服务。
哎,无语。貌似对于世界上所有东西来说,只是现在没人能做到罢了,好的设计师又难找。有些人又不愿意给设计费,能做啥,无形的东西其实是所有有形的起始阶段。 看了前面些人的,我只能说没人说的好的,国内不比国外的差? 摸摸心问问,国外设计要领先于国内100年,难道都是假话,你真的做的有那么好,尤其对于普通家居,我也是服了你的,如果别人没审美,那TMD为什么拿给我看的都是国外的,WHY?,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请麻烦那些人说时代的,可以问下你们自己么,请问下难道别的国家不也是这样一步步走出来的,为什么都会怪时代,不会你自己去想为什么。无语的。好的图片或家居你们可以看看无非就是那几个人的设计,为什么,你也同意问你为什么。你以为设计就是审美而已的?能做到一套后面的都能保持水平线? 人才不多是真的
万事具备,就缺个写代码的了
就算一个烂大街的设计,哪家app能负责在国内一线城市都把施工做好?
设计师项目经理设计稿,什么样的没见过,要多高水平的都有。
但是哪家能帮把施工队质量这块包了?
这可不是说施工质量,最后验收没问题就行。
操作是否规范,用了新材料工人随便按经验一糊,谁知道会不会出事?
效率工时是否合理,不服有没有跑个分对比的机制等等都要有。
不然我为什么要找那么高质量的设计?山寨材料颜色材质差不多,验收起来差不多,住起来差不多,那要你互联网做什么用?
看你们上面写了这么多的东西 其实我只是扫了一眼!
1上面的人基本上分为三类,a制作劣质家具的人,b想通过互联网做家具以及装修这块生意的人,c做家具的人想通过互联网做。
哈哈哈哈
你懂我 我不懂你而已。
有一个特殊全体是市场受众,这个在于培育hz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有5 6年的运营经验 了 他们的策划和运营思路很好,
去年年中开始筹备房子的装修,当时找遍国内装修类的应用,实在难有一个能望HOUZZ项背。
1. 国内装修风格无特色,同质。Houzz明显精致很多,看着高大上。
2. 且Houzz 内容的结构,浏览也简洁很多。无太多的广告或者装修公司推荐。这些商业行为以stream形式夹在内容中,没有喧宾夺主。
3. 配套的服务完善,如相中的物件,能直接去商城选购。
国内复制Houzz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市场需求差异:国内消费者的家居理念和消费习惯与美国有显著差异,很多用户可能更注重价格和实用性,而非设计灵感和个性展示。
2. 用户体验:很多国内平台在用户体验上设计不够人性化,导致用户在寻找灵感和资源时感到困扰,无法像Houzz那样顺畅。
3. 社交属性缺乏:Houzz不仅是一个家居平台,更是一个社交网络,用户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和灵感,而国内一些模仿平台未能很好地融入社交理念。
4. 质量与服务:很多国内平台在家具和装修服务的质量上未能达到用户预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满意度。
中美用户在家居方面的最主要差异包括:
1. 家居风格:美国消费者偏爱开放式和简约风格,而国内用户更倾向于中式、欧式等传统风格。
2. 预算分配:国内用户在装修时往往更注重性价比,而美国用户可能会更愿意投入更多预算在设计和品牌上。
3. 购买渠道:美国的家居产品销售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而国内传统销售渠道依然占比较大,电商的兴起虽改变了一些情况,但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总之,文化差异、市场成熟度和消费者需求等因素共同导致了国内模仿Houzz的失败。
可以看下app窝牛装修,我们自认最接近houzz的理念 - 内容、社区到交易。也幸运的被app store推荐过几次,目前超过600万用户。
d
我只想说,床高不好草
国内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设计师
国外
每个人都知道术业有专攻
也没有都失败,只是确实很难成功。
个人觉得差异很大一部分取决于:
文化、生活习惯、气候条件、室内设计行业风气,
各方面都达不到满,
综合起来就差。
装修领域的格雷欣法则,劣币驱逐良币;用户需要被教育的周期太长了。
审美!
螺蛳壳里作道场,难!
国内最有希望应该是好好住,虽然他家App刚刚上线。
最主要差异:文化差异。
次要的:经济水平。
关键是钱不够!
国内多数用户购买力以及市场上能买到建材家具都很low。拍出来的图片完全是车祸现场,惨不忍睹。
我觉得难点在于,现在很多装修的事情都是父母辈的去做的。所以咯。
因为中国绝大多数人住的是apartment,而美国人住的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