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中国家具设计有这么一句话:“中国无设计”。
从中国飞到米兰家具展用多久,中国的家具设计水平就落后西方有多久。
家具市场的概念很是宽泛。手头没有一手资料不便评论。
现在的独立家具设计师总体来说还是具有前瞻性的,即使可能存在一批跟风仿造的新人,他们相对于传统家具厂商内部的设计师来说依然有超前性的尝试,不排除其中有人最终走上较为成功的独立设计之路。
至于独立思考性,已有的木智工坊的赵雷就很不错。其他比如梵几,品牌的视觉质感很好,但是创始人古奇高的访谈文章以及思想表达见诸报道的不多。
个人认为,家具设计师的独立思考性,首先在起步之初要暂时抛开赢利念头,以思考人与家具与建筑三者的相互影响关系为开端,在此之中如果能融进日常生活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则更好,要对基础的室内设计,家居色彩搭配,室内灯光的搭配利用等相关知识有一定认识。
在外形设计上,见过的独立家具品牌里我觉得吱音(Ziin)做的是最好的,厌式房间也不错,仅从外观而言,木智工坊并不突出。
另一方面,独立家具品牌并不是都要做木原色加哑光木蜡油,不一定都要用白橡、白蜡木、胡桃木。本地木材,缎光木蜡油,矿物颜料,天然石材这些都可以使用,其他天然材料或者是金属材料也都可以搭配。
muji的产品说起来贯彻的都是它本身的品牌理念,作为独立设计师,可以从中吸取营养为己所用,但要是好几家看起来都一样,又怎么说服对设计本身就不尊重不敏感的多数国人呢?
重点中的重点还是你想要做出什么样的产品,是坚持贯彻自己独特的理念(假如有的话),还是主要考虑用户需求?想清楚自己做家具是为了实现自己的设计表达梦想还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更优良的家具。
想法具有前瞻性不易,真正走在行业的前端更不易,独立设计师要是没有品牌意识,不努力让自己的品牌理念得到优化和充实,产品工艺的得不到进步,不为用户需求考虑,终将被后来者淹没。
……
首先,现行的主流家具市场主体,无论是厂家还是卖场,很少有良好的设计,个别的也仅仅停留在相互抄袭阶段,凤毛麟角的有所谓原创也很难让人满意,可以这样讲,现在的市场主体不具备家具设计的能力,这给后来者非常好的空间,但是也因为市场主体不擅长这些而导致后来者创业艰难。
其次,近几年个别独立设计师诞生,但仍然是凤毛麟角,而且相互借鉴和抄袭的现象也存在,但是依然给人希望,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后,家具设计在国外本身就是独立设计的一部分,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必须独立,往往优秀的设计师不会只做一种产品的设计,而且希望市场给新东西空间,我推崇原创,尊重原创,但是我们更需要鼓励创新,真正想让新的设计普惠百姓,必须更注重家具设计的可生产性,抱着原创的牌位不放,最后只能让所谓的业内人士评价你有多么的艺术性,但是这种东西只能放在博物馆里,而永远都很难放到百姓家里。
希望更多的人能做让老百姓买得起的,有良好设计理念的,实用性强的家具。
设计严重滞后于生活行为改变。你说算什么。更匡论引导行为。
我看到沙发123套组和卧室套组就有抓狂的感觉。
邯郸学步啊,没学会别人的,忘记自己的。还有建筑,也打一棍子吧。
如果有响亮的牌子,还用问么,统统一样,难分雌雄。
豆瓣上的各种木X品牌:
莫名其妙的模仿太多。真正考虑到生产和定价的太少。
跟风的太多。原汁原味的太少。
个个都MUJI。家家都木蜡油。
好像在跟客户说‘我装够了逼即可,你买不起自然有人买得起,老子脑残粉多了去了’
近几年的家具设计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变化和创新。首先,环保和可持续性成为了主要趋势,许多品牌开始使用可回收材料和自然材料,以迎合消费者对环保的关注。
其次,个性化定制需求上升,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够体现个人风格的家具,设计师也因此增加了定制服务。
再次,智能家具的兴起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智能化的家居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和舒适的生活体验。
最后,简约风格仍然占据市场的主流,追求简约、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设计是多数消费者的选择。
总体来说,家具设计市场呈现出多样化和灵活性的发展趋势,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
对于家具企业来说,做原创往往存在很大的风险。企业要盈利就受市场的限制,而市场往往又是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的。
最近的风头是 无论是原来卖木门的还是做橱柜的还是做衣柜的都打出了全屋定制的口号,继续定做板式家具